轉:綜藝節目跟風起名-取名像多胞胎繞暈觀眾
原標題:評:綜藝起名愛跟風 分分鐘繞暈觀眾
大洋網-廣州日報7月1日報道電視綜藝混戰愈演愈烈,繼上半年“肉搏戰”后,第三季度各大衛視也開始“放大招”,爭搶家庭觀眾之余,也希望得到學生們的青睞。但是,看看近期綜藝節目的名單,不少觀眾都表示茫然:《極限挑戰》、《挑戰者聯盟》、《極速前進2》、《極限勇士》、《無限挑戰》……“這都是什么跟什么呀?有區別嗎”?事實上,像這樣名字相近的節目并不少,無論是一直沿用的“中國”系列、“爸爸”系列、“花樣”系列,還是新加入的“ 吧”系列,都讓觀眾看得云里霧里:這是故意讓大家“找不同”,還是“純屬巧合”?
綜藝起名愛跟風,分分鐘繞暈觀眾
在記者拿到的第三季度各大衛視綜藝節目的名單中,一大波名字高度相似的綜藝節目襲來,包括《極限挑戰》、《挑戰者聯盟》、《極速前進2》、《極限勇士》、《勇者奇兵》……有觀眾表示已經“被繞暈”。
其實,“挑戰”系列并不是綜藝節目“重名”的源頭,此前若干節目都打著“中國”旗號的日子想必大家還沒忘記,《中國夢想秀》、《中國最強音》、《中國新聲代》、《中國夢之聲》、《中國星力量》等節目,內容雖有不同,但都不約而同冠以“中國”名字,引來觀眾質疑:“非要扯上這個名字才能顯示節目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嗎?”隨后“爸爸”系列迎來了《爸爸去哪兒》、《爸爸回來了》、《爸爸請回答》等“好兄弟”,“花樣”系列則擁有《花兒與少年》、《花樣姐姐》、《花樣年華》等“好朋友”。
如今,熒屏上又開始出現數量極多的“挑戰”系列:《極限挑戰》、《極限勇士》率先開播,深圳衛視的《極速前進2》也將加入戰團,而《挑戰者聯盟》正在熱拍中。等到這幾個節目一起在熒屏混戰時,觀眾可能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分清楚。
除了“挑戰”系列外,以“ 吧”為名的綜藝隊伍也在壯大。《奔跑吧兄弟》火了之后,又出現了《出發吧愛情》、《飛翔吧少年》等節目,不知道這些節目是要借《奔跑吧兄弟》的收視東風,還是純粹覺得“ 吧 ”的句式特別好聽?
此外,《真正男子漢》也有了“疑似兄弟”《真心英雄》,《為她而戰》也讓一些觀眾混淆了《為你而戰》。
相似的豈止是名字,內容也頗為同質化
在名字相似的背后,綜藝節目的內容也極為相似。據記者了解,《極限挑戰》、《挑戰者聯盟》、《真心英雄》都是以韓國綜藝節目《無限挑戰》為藍本的,而《我們相愛吧》和《如果愛》則都是把韓國綜藝節目《我們結婚吧》進行本土化改造,所以從內容上想把他們具體分清楚,真的很難。
如今,綜藝節目已玩膩了“虐星”,開啟了“體驗”模式,讓明星去體驗不同類型的項目,并發掘他們的潛能。比如,《沖上云霄》和《壯志凌云》開啟明星的飛天夢,《炫風車手》則讓他們體驗速度與激情,《真心英雄》和《挑戰者聯盟》讓他們感受普通從業人員的喜怒哀樂,希望給觀眾帶來新鮮感。
【連連看】
測試你是不是資深綜藝粉
把下面的節目名字和參加節目的藝人名字連線,如果都能連對,恭喜你,你就是資深綜藝粉!
《極速前進2》 汪東城、陳翔
《極限挑戰》 成龍、吳秀波、孫楠
《勇者奇兵》 張雨綺、夏雨、歐豪
《挑戰者聯盟》 孫紅雷、黃渤、張藝興
《極限勇士》 筷子兄弟、韓庚
《沖上云霄》 奧運冠軍和素人組合
《壯志凌云》 范冰冰、李晨、吳亦凡
【考題解讀】
想靠明星分清節目?談何容易
或許有的觀眾想說,如今不同的綜藝節目請到不同明星參加,可以靠明星陣容來把這些節目分清。真的有這么簡單嗎?未必。原因在于現在明星參加的綜藝節目太多了,除了鐵桿粉絲外,要想記清楚真的不簡單!
現在,多個綜藝節目都打出“邀請李易峰、吳亦凡、鹿晗”的招牌,但真正能請到他們參與的節目并不多,多數是“雷聲大,雨點小”。而另外一批明星則連續參加多個綜藝節目,比如杜海濤在《奇妙的朋友》之后接連參加了《真正男子漢》、《沖上云霄》,加上常駐節目《快樂大本營》,有觀眾喊“海濤,天天見”,也有觀眾審美疲勞地說“怎么又是你”。即使大牌如范冰冰,也是頻頻亮相綜藝節目,當評委、驗腦力、撕跑男、玩體驗,不亦樂乎,這對粉絲來說是開心的事情,但對努力分辨各種節目的“非資深綜藝粉”來說則是挑戰:要準確說出明星參與的是哪個綜藝節目,真的很容易錯亂呢!
頭評
名字“多胞胎” 收視能“抱團”?
綜藝節目的名字像“多胞胎”,到底是要考驗觀眾的辨認能力,還是希望“抱團”沖擊收視榜?毋庸置疑,各大衛視期望的是抱上高收視節目的大腿,收視能沾點光。但對于收視和口碑來說,“抱團”真的有用嗎?
如今,面對名目繁多的綜藝節目,觀眾本來就選擇困難,每到周末,若干檔綜藝節目同時出擊,打的都是明星牌,熱鬧有余,“留客”不易,不少觀眾在眾多相似節目中會隨意選擇,并不會有很強烈的“專一”意識,畢竟,節目無論從名字到內容甚至明星陣容都太過雷同,想分清哪個明星參加的是哪一檔節目已經不容易,還要記住分別在哪個衛視、何時播出,真是難上加難。
所以,這樣的“重名”對于綜藝節目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,因為給觀眾的第一印象不夠清晰,容易混淆,很難培養忠實粉絲。業內人士也承認,綜藝節目“重名”容易分流觀眾。此前有兩檔內容和名字都相似的節目同期播出,就有節目組相關人士承認,從收視監測來看,“重名”確實給兩檔節目都帶來消極影響:“很多人分不清,會把兩個節目的明星選手搞亂,節目上發生的事情也會被張冠李戴。”
從另外一個角度看,綜藝節目名字“多胞胎”的現象也是時下內地綜藝節目同質化困境的表現之一。內容跟風、節目形式跟風、名字雷同,創新力匱乏可見一斑。對于綜藝節目來說,如今既然可以砸重金買模式、請明星,為什么就不能在名字上多下點工夫?起碼要增加辨識度,以便在綜藝混戰中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。要知道,觀眾越來越精明,“抱團”博收視并沒有那么容易!
來源南方網-廣州日報